2010年2月7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汽车站,一名留守儿童正在等他当天回到县城的父母。 CFP供图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脆弱的群体。
前年我国共有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
被火烧、被水烫、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该群体面临十面埋伏的安全隐患
据央视2010年2月24日报道,2008年中国共有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溺水是头号“凶手”。今年春节期间,5个花蕾般的生命,凋零在浙江天台农村一个养殖场的水库里。这个意外,令人扼腕叹息,也引起了人们对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名称的背后,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生活,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儿童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同样如此,他们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元宵节过后,江西抚州的甘国忠和妻子准备背起行囊,外出务工。让这对夫妻放心不下的,是只有5岁的女儿小倩。(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小倩”为化名)
煎熬:女儿烫伤了
半年多前,甘国忠在外打工时,女儿小倩在家里玩耍时把装有滚烫热水的热水瓶打翻,臀部的皮肤被严重烫伤。
“我一定要把女儿治好,否则我会内疚一辈子的。”甘国忠说,他正四处打听哪家医院做植皮手术好。
甘国忠的父母年届古稀,体弱多病,劳碌了一辈子,老迈的精力已不足以照看年幼的孙女,更不能奢望他们能给孙女多好的家庭教育。但甘国忠能有别的选择吗?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需要改善,另一方面孩子正需要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这是对矛盾,甘国忠想了很久,也找不到完善的解决方案。
每次春节过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甘国忠一家人却要品尝别离的滋味。孩子拉着父母的衣角,恋恋不舍,甘国忠和妻子只能提起行李,径自离去。“我们在外面想孩子的时候,只能看看照片,那真是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甘国忠说。
江西吉水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都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了。”
两难:生计与孩子
在农村,很多家庭都面临甘国忠式的两难选择。外出打工的夫妻,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甘国忠所在的村庄,80%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春节是村里一年中唯一热闹的时间段,经过近一个月的短暂喧嚣,又转为平静,除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
甘国忠也不是没有想过把孩子带到身边,“但我们夫妻两个都要忙工地上的事,哪有时间看管孩子?”甘国忠说。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当地的幼儿园,我们外来工的子女很难进,而且费用很贵,承受不起。”
甘国忠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原本在老家上小学,成绩不错,后来随父母到了广东东莞,就读于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缴纳了比老家贵很多倍的学费,成绩却一落千丈。“城里的公立学校,不会接收我们农民工子女。愿意接收的,都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教学质量没保证,而且费用比老家贵。”
最后,甘国忠亲戚家的孩子还是回到了老家,由外公外婆带着念书,假期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隐患:常处于失管状态
很多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安全常常处在失管状态。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的调查和研究,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四种情况,其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居多。
无论何种监护,父母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的老人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有的老人缺乏文化知识和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的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看管孩子的精力。
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8%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还称:“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解决之道
温铁军:没有一个万能的药方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撰文指出: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基本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就相对缓解了。
温铁军认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一个万能的药方,但可以分三个层次尝试去解决。
第一个层次是要尽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如果在政府的主导下,能够让农村稀缺的资源返回农村,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如果农民在家乡就能直接参与政府资金投入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从中获得现金收入,那么,他们就用不着再背井离乡了。
第二个层次,是采取临时性、应对性措施,包括政府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社区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各城市允许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学校、政府、社会组织都积极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等等。这虽然是治标的办法,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第三个层次,是进一步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努力创造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包括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就业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